bet365平台开户 >> 城市发展 >> 城市文化 >> 内容阅读
佛山“文化+”跨界融合 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
作者:阎锋  万见 来源:南方日报 添加日期:15年03月18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城市升级迈向城市升值的背景下,佛山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年初首次创新提出,通过实施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建设“创新创造活跃、岭南风韵突出、城乡服务均等、城市形象鲜明”的文化导向型城市。

       作为中心城区,禅城无疑是佛山文化传统与发展的重要区域。据记载,原名季华乡的佛山其历史起点源自禅城澜石地区。如今位于禅城之内的南风古灶、祖庙、梁园、通济桥、东华里等鲜活的文化遗产,完整地记录着佛山这座岭南城市一脉相承的人文和民俗。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禅城视窗》从本周起开设“文观佛山”栏目,聚焦佛山文化现象,挖掘佛山文化故事,记录佛山文化发展进程,并与社会各界共同探讨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的未来图景。

       呼吁各界“跳出文化做文化”、佛山亟须提炼“世界级文化名片”、以区域品牌文化这种无形资产,做强文化之于城市的影响力……3月9日,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挂牌成立,该研究院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佛山市社科联共建,定位于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岭南文化,搭建岭南文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平台甫一成立,就将一众“象牙塔”和本土民间的多位专家教授学者招致麾下,而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这一热词亦成为绕不开的探讨焦点。佛山市文广新局局长俞进说,在文化导向型城市的背景下,佛山要跳出文化做文化,以大文化思维在城市建设、产业转型等发挥出全方位的导向作用。

       挂牌仪式上,围绕文化导向型城市,专家学者纷纷提出各种建议。有观点指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引领的内涵在佛山已率先发生了裂变,重新思考文化的导向作用将文化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地,提炼能够代表佛山、代表岭南的世界级文化名片,发挥标杆文化在旅游消费、区域竞争力等整个链条上的提升和带动作用,佛山提出的“文化+”计划,将为人们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城市和产业发展转型带来一系列的链式反应。

       让岭南文化可触可感全方位融入城市

       如何以文化为导向推动城市发展?

       南方日报:作为珠三角腹地的制造业大市,佛山近年来对岭南文化研究蓬勃兴起,政府与民间的热情高涨。近期,佛山又出台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提出两年内将建设46个重点文化项目,以文化为导向的升级计划,将让这个城市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俞进(佛山市文广新局局长):文化建设要走出小部门狭隘的发展思路,跳出文化来做文化,让文化可以渗透到城市管理、产业转型、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佛山一直以来重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打造。从文化大市到文化强市再到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建议对文化的研究视野可以更为广阔一些,把文化放在一种“大视野”、“大格局”下去研究认知,最终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大文化的共识。

       佛山要跳出文化做文化,文化思维在城市建设、产业转型等发挥出全方位的导向作用。比如佛山保留了一些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落,在如何对这些古村落进行的活化和岭南风情的再现上,村容村貌、村庄肌理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等多方面都值得研究。其实,不仅仅是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在城市文化的演变等命题上,岭南文化应该是可以触摸、可感可见的再现。再者,目前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对佛山来说这是个重要机遇,接下来佛山如何实现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直至文化导向型城市的转身,站在更高的视野下看佛山,更为重要。

       陈恩维(岭南文化研究院教授):我认为,文化导向的意味更多是以文化为引领,以文化来带动佛山方方面面的发展。比如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行通济,就正在注入越来越多的慈善内涵,如果有文化导向在前,把简单的公益慈善活动深化成慈善文化,同样的民俗活动将有截然不同的境界。

       这种导向的作用还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生意在佛山起家,又在内地开厂,不久又撤回佛山。他的感受是,相比佛山,内地尽管有土地、人力等各方面的成本优势,但是内地缺少重商氛围,缺少商业文化,或许有些人还把内地的投资体验归结为缺少服务,其实并不是缺少服务这么简单。如果我们从文化引导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那其中“大文化“的理念就凸显出来,文化引导与大文化在这个时代互为表里,尤其是佛山的本土地域文化与中原内地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它自古以来除了农耕文明之外,还有着浓厚的工商文化基因,这位企业家朋友感受到的佛山,就是有着浓厚的工与商、商与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配合等工商业文化在这里。

       以文化为魂跨界带动相关行业形成产业链

       文化如何成为一座制造业城市的支柱产业?

       南方日报:文化应该具有不同的功能,以岭南天地为例,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带来了人气、带来了消费。市委市政府对石湾西片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石湾也将要改造成为一个像岭南天地一样——到了佛山不得不去的地方。展望未来,文化究竟将以怎样的可能担起这座城市支柱产业的重任?

       梁国澄(佛山文化研究学者、非遗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佛山在今年提出要建设“创新创造活跃、岭南风韵突出、城乡服务均等、城市形象鲜明”的文化导向型城市,仅就岭南风韵而言,在人们的印象中,有哪些元素可以称得上是鲜明的岭南文化、是怎么体现的?这些目前都还没有,或者说岭南文化的标杆到底在哪里?佛山可以拿出来作为世界级名片的代表项目在哪里?我的判断是,目前岭南文化离“世界级”文化有一定的距离,佛山还是缺少能够亮得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名片!

       以佛山咏春为例,佛山咏春缺少能够走得出去的国际通道,别人来到佛山,也难以全面接触、触摸到佛山咏春。试想一下,我们能不能有号召全世界咏春爱好者都能够来这个地方朝圣的魅力?吸引咏春爱好者来到佛山,并不是说佛山可以收这些人多少的学费,而是他们能够来到这里,佛山有东西可以给他们看、给他们体验,这本身就形成了一个有人气、有消费的文化产业链条。

       同样,佛山本身是作为广东粤剧的发源地,但清后期粤剧的重心逐渐转移,广州成了新的粤剧中心。在追根溯源时,佛山本身就是发源地,本来是应该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爱好者来朝圣的,可是我们的宣传越走越窄,慢慢就变成了只有李淑琴这一张“王牌”。很遗憾,别人来到佛山,来到广东粤剧的发源地,看不到琼花会馆,看不到更多的内涵,而这恰恰是文化可以担起一座城市支柱性产业的路径所在。

       潘柏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说到文化产业化,我们就会想到把石湾公仔做强做大,但其实产值做到100个亿又怎么样呢?文化产业化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并不是今天石湾产出多少公仔,而是文化在消费、在提升地方竞争力这个完整链条上的提升与壮大。事实上,文化产业要高于经济,文化能够为一个地方带来上亿元的投资,应该是整个区域的各行各业和生活在其中的百姓都能够受惠于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们经常说文化软实力,软实力其实就是无形资产。产业化不能总是提卖了多少钱,文化产业应该有新的高度去看待它。以佛山陶文化获得的荣耀和影响力,应该能够提升带动整个区域各行各业的兴旺,应该能吸引各地的人们乐意来佛山走走看看。佛山应该意识到,区域的品牌文化其实是一种无形资产,佛山做强文化之于城市的影响力,应该是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区域各行各业的兴旺程度,应该把文化这笔无形资产的作用激发出来,发挥标杆文化在旅游消费、区域竞争力等整个链条上的提升和带动作用。甚至于这个地方的百姓都能够“靠山吃山”,老百姓和地区经济要能够受惠于这个地区的文化。佛山要提高到这样的层次来看文化带动和文化引领的问题,佛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近悦远来、真正具备文化软实力的地方。

       跨界融合激发产业与城市新价值

       “文化+”如何开启新想象空间?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这个提法,佛山的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要实现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商业、文化+传统产业等融合发展,那么如何将文化渗透到城市形象传播、城市建设乃至商业、科技等方方面面?

       姚朝文(佛山科技学院教授):在文化与工业,文化与商业,文化与城市等这组关键词的理解上,佛山对于自身文化资源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守着浓厚地域传统文化、担起“世界工厂”重任的佛山,还曾出现了以清末民初的旧建筑风情为主题的商业街区,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街区,一度被人们戏称为“城市里的假古董”。

       但幸运的是,佛山对于工业与城市文化价值的反思,各界一直在持续。我认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远比当前可炫耀一时却缺乏世界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GDP来得久远和响亮。而文化演绎下的城市,被市民社会的情趣所充盈,吸引全世界讲粤语的人都来看一看就可窥文化的社群聚合力。

       陈恩维(岭南文化研究院教授):文化要实现跨界融合,文化产业的概念在佛山已经率先发生了变化。比如传统制造业企业要成为行业文化的引领者,如果缺少从中生发出来的产业文化,很难脱颖而出。同样,单纯的传统文化产业很难成为一个地区支柱产业,但在佛山,很多的行业引领者身上,都有着文化产业概念更新的烙印。制造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结合、激发,已经形成了很多新的标杆性行业龙头。

       比如石湾酒厂以传统手工技艺,通过多种尝试,强化它在这个时代体现出的文化附加值。对传统的文化元素进行重组,提升商品或者说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加上工厂开放体验式的场景设计,让南国酒文化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工业博物馆、体验式工业旅游、以文化元素提升商品或者说工业产品的附加值等尝试的背后,佛山在不断输出工业商品的同时,也开启了企业价值文化模式的传播之路。

       张喜平(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是基于自身城市和产业定位来考量的,佛山的城市升值和产业升级都离不开文化的打造,产业升级需要人才,而能否留住人才则取决于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和凝聚力,这当中都包括文化。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给佛山带来变化的可能体现在,产业升级加快,此前以制造业为依托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化等。

       同质化的城市是没有优势可言的,突出岭南风韵就要强调地方特色,像佛山的行通济、木版年画、岭南水乡等特色,如果将这些岭南文化元素成功融入城市形象,佛山是很有优势的。我们谈文化,是离不开产业和城市管理形象的塑造,要支持产业升级,利用现代产业基础和产业融合,引进人才,形成良好的文化市场。以石湾公仔为例,佛山需要把文化特色的东西提高内涵,目前石湾公仔缺少代表性的文化产品,缺乏顶尖的视觉艺术创作。要让文化与产业更好的融合还需要引进创新创意人才,其实佛山不缺资金和资源,缺的是怎样把资源变成市场上的产品。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bet365平台开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